最新消息
亞洲首間「新聞博覽館」 (2013-02-21)
亞洲首間「新聞博覽館」
「香港新聞博覽館」將落戶中環必列啫士街街市。香港新聞教育基金根據「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三期)」的規定,獲得必列啫士街街市使用權,街市會活化改造成為亞洲首間以新聞為主題的博覽館。
「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會滿載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它會以互動方式,利用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最新科技,透過本地印刷及電子傳媒的新聞報道,展示香港如何由一條漁村發展成今日的國際都會及金融中心,帶出多元文化、法治、廉潔公正、新聞自由、勤奮務實、開拓創新是香港成功的基石。它的體驗館和互動遊戲室,令參觀者猶如置身新聞現場,體驗新聞如何製作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必列啫士街所處的中西區是香港報業的發源地,香港早期十多家報社在該區創辦;這裡又是孫中山先生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活躍的地方。「香港新聞博覽館」的設立,將有助收集整理和保存日漸湮沒流失的珍貴報業檔案和昔日器材與物品,有助承傳和保育香港獨特的新聞文化遺產。館內並會展示這幢建築物多年來的演變和孫中山先生的歷史足跡。
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首都華盛頓設有同類型的「新聞博物館」,「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是亞洲首間。
「香港新聞博覽館」籌委會主席、前新聞處處長陳祖澤先生表示,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資訊流通自由是香港成功的基石之一,「香港新聞博覽館」的成立,將新聞界的歷史與香港整體發展歷程緊扣在一起,甚具價值,對香港、國家及亞洲都是一項創舉,希望博覽館能為香港,特別是培育年青一代,作出貢獻。
新聞教育基金主席陳早標先生表示,「香港新聞博覽館」的構思早在數年前醞釀。香港在亞洲新聞發展歷程中,角色獨特而重要,但有關香港新聞及媒體發展的資料,卻未見有系統地整理及展覽。基金幾經努力,終於覓得別具意義的必列啫士街街市,籌建新聞博覽館。
籌備「香港新聞博覽館」工作組組長陳淑薇女士,對新聞界、學術界及教育界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認為團結是力量,希望日後能集大家的力量,建立香港人的新聞博覽館。她說,新聞博覽館包含新聞、傳媒教育元素,為學生提供寶貴的其他學習經歷,學生及年青人透過參觀博覽館和參與傳媒教育工作坊,可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加深對香港發展歷程的了解,關心香港時事和社會發展。
「香港新聞博覽館」亦會與地區團體合作,為長者及弱勢社群舉辦到訪新聞博覽館的免費導賞團。陳淑薇認為「香港新聞博覽館」會成為香港的地標,吸引海內外遊客,讓遊客透過博覽館認識及了解香港,欣賞香港的獨特文化。
博覽館將會加建一部升降機,提供無障礙通道到達永利街。街市內的屠宰房及主樓梯亦會被保留。支持「香港新聞博覽館」計劃的AD+RG建築設計及研究所有限公司創辦人林雲峰教授指出,面積約10,000平方呎的必列啫士街街市,會保留原來的「包浩斯」建築特色,然而歷史建築物需要有人的價值,才有生命力,新聞界所展現的熱誠,為活化後的歷史建築注入生命力。
「香港新聞博覽館」啟用後每星期開放六天,免費入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在博覽館落成後首三年,每年撥款250萬元,協助「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動傳媒教育計劃,並會資助學生及年青人參與相關活動。
聯絡人: 香港新聞教育基金項目總監許友明 (電話: 90285656)
香港新聞教育基金
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撮要
「香港新聞博覽館」將落戶中環必列啫士街街市。香港新聞教育基金根據「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三期) 」的規定,獲得必列啫士街街市使用權。街市會活化改造成為亞洲首間以新聞為主題的博覽館。
「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會滿載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它會以互動方式,利用多媒體虛擬現實等最新科技,透過本地印刷及電子傳媒的新聞報道,展示香港如何由一條漁村發展成今日的國際都會及金融中心,帶出多元文化、法治、廉潔公正、新聞自由、勤奮務實、開拓創新是香港成功的基石。它的體驗館和互動遊戲室,令參觀者猶如置身新聞現場,體驗新聞如何製作及其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必列啫士街一帶是香港報業的發源地,香港早期十多家報社在該區創辦;這裡又是孫中山先生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活躍的地方。「香港新聞博覽館」的設立,將有助收集整理和保存日漸湮沒流失的珍貴報業檔案和昔日器材與物品,有助承傳和保育香港獨特的新聞文化遺產。館內並會展示這幢建築物多年來的演變和孫中山先生的歷史足跡。
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國首都華盛頓設有同類型的「新聞博物館」,「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是亞洲第一間。「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會成為香港的地標,吸引海內外遊客,讓遊客透過博覽館認識及了解香港,欣賞香港的獨特文化。
「香港新聞博覽館」會包含新聞、傳媒教育元素,學生及年青人透過參觀博覽館和參與傳媒教育工作坊,可提升獨立思考能力,加深對香港的了解,更關心香港時事和社會發展。「香港新聞博覽館」亦會與地區團體合作,為長者及弱勢社群舉辦到訪新聞博覽館的免費導賞團。
面積約10,000平方呎的必列啫士街街市,會保留原來的「包浩斯」建築特色,街市內的屠宰房、主樓梯及部份有特色的攤檔結構亦會保留。博覽館將會加建一部升降機,提供無障礙通道到達附近的永利街。
「香港新聞博覽館」啟用後每星期開放六天,免費入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在博覽館落成後首三年,每年撥款250萬元,協助「香港新聞博覽館」推動傳媒教育計劃,並會資助學生及年青人參與相關活動。
「香港新聞博覽館」計劃重點簡述
1. 建於1953年的必列啫士街街市,屬三級歷史建築。街市的一部份是美國公理會佈道所的舊址,孫中山先生曾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在該處領洗和居住。附近一帶是香港報業的發源地,街市附近的城皇街、歌賦街曾是當年有名的印刷街,活化街市成為「香港新聞博覽館」,正好承傳和活化香港報業的歷史,也為街市帶來新的生命力。
2. 「香港新聞博覽館」的成立,凸顯香港擁有高度新聞自由,不同立場的新聞媒體,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香港新聞博覽館」會向世界展示多元文化、法治、廉潔公正、新聞自由、勤奮務實、開拓創新是香港成功的基石。
3. 歷史學者、博物館專家及建築保育專家參與新聞博覽館的策劃和籌建,令街市歷史及新聞業歷史得以承傳,發展與保育並存。
4. 為了達到保育的目的,街市會保留原貌,並會保留具歷史價值及意義的主樓梯,屠宰房及部份有特色的攤檔結構。街市後面加建一部升降機,作為通往附近永利街的無障礙通道。
5. 「香港新聞博覽館」得到新聞傳播界、學術界、歷史學家和教育界的大力支持。
6. 落成後的「香港新聞博覽館」將會與文武廟、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百子里公園、中環街市、中區警署建築群、永利街等文化藝術場地產生協同效應,增加吸引力。
7. 按計劃,「香港新聞博覽館」的設施和活動將包括:
· 互動專題展覽,按不同主題,不同年代,以歷史片段、聲音、圖像、實物及文字資料,結合最新科技,用多媒體方式,立體展示過去百多年香港傳媒的演變和發展;
· 體驗館讓參觀者有機會體驗做電視記者,嘗試面對攝影鏡頭報道新聞;
· 互動遊戲採用新技術,令觀眾仿如置身新聞現場,再次經歷重要歷史場面;
· 逢星期六及日向公眾人士提供共七節導賞服務;
· 國際新聞中心,向外地訪港的記者提供適當設施,使中心成為其聚腳點;
· 定期新聞講座及傳媒工作坊,介紹新媒體的發展;
· 書店售賣與新聞有關的書籍及紀念品。
8. 成立新公司負責營運,由督導委員會監察日後運作,確保資源善用。
二零一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
© 2009 Journalism Education Foundation Hong Kong. All Rights Reserved.
新聞教育基金版權擁有 | 聯絡電郵:contact@jef.org.hk